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湖南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疾病。临床上应切成薄片入汤剂或丸散使用。
研究表明槟榔含有6种与鞣质结合而存在的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为0.3%~0.7%,以槟榔碱含量最多,是槟榔的有效成分。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槟榔碱分子较小,极性较强,与极性较强的鞣质结合而存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采用传统浸泡与淋润结合的方法软化槟榔,极易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降低了饮片质量,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有专家通过比较槟榔传统切制与趁鲜切制后槟榔碱含量的差异,探索槟榔药材新的加工炮制方法,以避免传统加工炮制方法的不足,提高槟榔饮品的药效。
中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便于药效成分煎出,便于调配、制剂,储存、炮制、鉴别等,在进行湖南槟榔的切制前应根据药材的质地、成分特点等采用不同的软化方法进行软化。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传统中医对于湖南槟榔的软化方法有水处理方法和蒸润、蒸汽喷雾润、气相置换、加压或减压等,常用的是水处理法。水处理又分为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药材软化过程是切制的关键,只有软化适中,才能切出符合要求的规范饮片,软化程度较轻,则易切成鱼鳞片等,软化程度较重,则易伤水。因此,必须根据药材的质地、成分特点等采用适宜的软化方法。
根据饮片切制的目的要求和槟榔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当减少环节,避免与水接触,不但能节水、节时、节省空间、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能避免有效成分槟榔碱的流失和药材腐烂霉变,提高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建议在采收时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去净杂质,趁鲜切成薄片,阴干,如此,对于湖南槟榔提取物与槟榔制成品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湖南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含量有什么不同”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槟榔内容,请继续关注槟榔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