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槟榔汇!
登录|注册严肃的第三方槟榔信息平台

中国槟榔文化史修订完成

2021-04-13槟榔文化史966

  大陆首部《中国槟榔文化史》首发式暨“槟榔与契约精神、女权主义论坛”在长沙善卷书院举行。被称作“中国槟榔文化研究第一人”的黄守愚论述了槟榔与契约精神、女权主义、共享精神的关系,呈现出了槟榔之雅、俗两面,澄明了服食槟榔的雅致境界体验。

  《中国槟榔文化史》用文言文写成,16万余字。这是黄守愚耗费10年的研究成果,历时4年撰写和修订而成。

  黄守愚说,研究中国槟榔文化史是近14年来关注湖南民俗文化的结果。通过查阅史料后,黄守愚发现槟榔的根本是由女权生发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源自男性对女性生命的一种信仰和崇拜。古人含蓄,托物言情,指喻象征,采用槟榔作为定情信物、结婚聘礼。最为可贵之处,是槟榔情歌,男男女女通过槟榔表达情意,山盟海誓。自古以来,留下了无数槟榔情歌。古代女性吃槟榔多于男性,她们认为吃槟榔可以美容、言情、忘忧、祛病等,使用槟榔来彰显女权,甚至于与男权对抗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于这一点而言,不少女性粉丝均非常感兴趣。

  在民间,槟榔还是契约精神、共享(社契)精神的体现。槟榔在婚姻、交际、祭祀等方面承担着信物的作用,对人有一种道德规范,是契约精神的体现。 “今人指责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其实是不对的。在台湾、海南及东南亚地区,少女或少男吃对方一口槟榔,意味着缔结一辈子的婚姻。通过吃槟榔,可缔结共同体,呈现共享精神。如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散发槟榔,凡是吃了槟榔的,有义务缔结为共同体,出手提供道义上的帮助,共享资源和成果。”黄守愚说。

  槟榔是一种中药,据传到处寻找仙药的秦始皇、汉武帝曾吃过槟榔。汉代长沙太守张仲景《金匮要略》的“退五脏虚热”记载有“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该方使用了“大腹槟榔”四枚。三国名医华佗二弟子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俱论及槟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药学的大成,对槟榔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嗜好吃槟榔。槟榔为什么在中国、东南亚地区历史上那么火热?黄守愚认为,这是因为槟榔是一种嗜好品,有醉性和成瘾性,通过刺激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使人忘记烦恼,获得自由快乐感。历代好食槟榔的文化名人很多,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朱熹、刘伯温、王佐等是代表人物。尤其是唐朝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请朋友吃槟榔,“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清朝初期,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先祖查慎行曾经途经湖南沅水流域的黔阳县,吃到了湖南槟榔。

  槟榔是一种情感、文化认同的载体,即建构共享体,让社契精神造福十方。南朝诗人、文学家庾信是文坛宗师,出使北朝,被扣押滞留北方。他在北方忽然见到曾经在南方吃过的槟榔,心生思念故国之情,其《忽见槟榔诗》云:“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槟榔是台湾、大陆两岸寻求情感、文化认同的载体。2005年5月9日,台湾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来湘潭寻根问祖。“你晓得呷槟榔啵落?”宋楚瑜举起手中的槟榔向在场的台湾媒体记者说,湖南人、台湾人都吃槟榔,这个吃槟榔的习俗,应该可以说明台湾文化和湖南文化具有特殊的相通点,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大同思想网总编枕戈认为,槟榔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寻求情感、文化认同的载体,弘扬槟榔文化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共享同生,甚至于利用槟榔文化建构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共享体。

  清末,槟榔已成为湖南人的日常食物。近几十年来,湖南槟榔产业领导中国槟榔行业的发展,槟榔产业成为湘潭、益阳两大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湘潭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一任会长、名誉会长、湘潭市原市委副秘书长张绪军认为,完全可以把历代槟榔诗词、情歌创作成书法作品,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让大众了解多姿多彩的槟榔文化。

来源:槟榔文化史

[免责声明]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槟榔汇”而是标注“其他或转载”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任何损失或任何由于使用本网站而引起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的,间接的,偶然的、惩罚性的和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商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