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槟榔汇!
登录|注册严肃的第三方槟榔信息平台

湘潭人为什么爱吃槟榔

2021-07-22转载1089

  据史料考证,槟榔传入中国已有大约1500年的历史。因生长习性等因素,伴随着社会变迁,槟榔逐渐在我国南方扎根。在湖南湘潭以及岭南等地,很多人都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并在千年传承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习俗。以湖南湘潭为例,长久以来,从药材到食品,从达官贵人到寻常百姓家,槟榔早已是久负盛名,湘潭的槟榔产业经历几百年而不衰,有关槟榔的习俗,己深深地融入到湘潭人、湖南人的每一处生活细节之中。

  历史上,槟榔作为贡品,早在汉初即现身长安的上层社会,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流落胥如,仁频并闾”。仁频即槟榔树,并闾即棕树。而槟榔与湘潭的渊源始于清朝的一场瘟疫。《湘潭县志》记载: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谙医理,明药性,便将槟榔分给患者嚼食,病疫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而湘潭老城的平政街渐渐成为槟榔的制作、销售集散地。因食槟榔得以幸存的湘潭人慢慢将清初仍为上流社会奢侈品的槟榔变成了百姓见面就会互赠的寻常物。

xtbl01.jpg

  《湘潭县志》还记载了清光绪年间王闿运对平政街槟榔兴盛地描述:“槟榔为大家,曰剖数十口,店街倍蓰邪 ,率五步一桌而卖,合而相向,计每桌曰得百钱之利”。当时的槟榔销售已与粮食齐置,而延续至今的许多百年老店皆由此发迹。槟榔不仅从瘟疫中拯救了湘潭百姓,成就了湘潭历经百年发展而不衰的槟榔产业,还在湘潭留下诸多习俗文化。

  槟榔对于湖南人而言,是社会交际的一块敲门砖,送礼送槟榔在湖南尤其是湘潭极其常见。在过年待客的时候,人们也会用槟榔点上桂子油,并用红纸包裹招待客人。人们把这种特别的食物称为“元宝”,代表的正是吉祥如意的寓意。

  在湘潭各地,更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近,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从中可见槟榔在湘潭人心里是多么重要。同样广为传唱的还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采槟榔》,作曲人正是湘潭人黎锦光,他把那份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全部都凝结在小小的槟榔之中,槟榔文化的生命力通过艺术作品充分展现。

  在湖南湘潭,槟榔是社交礼仪的一个缩影,是风俗文化的载体。可以预见的是,有着深厚的民俗与文化积淀的槟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也将迎来发展的新风口,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来源: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槟榔汇”而是标注“其他或转载”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任何损失或任何由于使用本网站而引起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的,间接的,偶然的、惩罚性的和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商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