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槟榔汇!
登录|注册严肃的第三方槟榔信息平台

南方人为什么喜欢吃槟榔,南方人吃槟榔习俗

2021-06-25锵锵文史局3561

  槟榔是我国南方传统的中药材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嗜好品。人们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槟榔的刺激作用,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而且槟榔还是我国古代婚丧嫁娶的重要礼品,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独具特色槟榔习俗文化。

  中国最早榔嚼食习俗应该是起源于岭南地区,但是在六朝时期,有关槟榔的药用及嚼食出现了诸多记载。何以槟榔嚼食习俗的在六朝时广泛传播,我们今天一起来考证一下。

  一、古代槟榔嚼食习俗起源

  (一)古代槟榔的种植与分布

  在我国,槟榔有着两千多年的种植史,根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汉武帝平定南越时,将南越的各种奇花异草移植到上林苑的扶荔宫中,其中便有槟榔上百本。

  但是可以想象的是,生长在热带的槟榔,其实并不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所以槟榔的种植在一直在南方北回归线附近,《齐民要术》曰:槟榔,“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

  槟榔的习性决定了它的种植范围,我国历史上种植槟榔主要集中在海南岛和台湾岛, 在两广和云南有少量栽培。在这些地区,民间嚼食槟榔成为可能,因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槟榔习俗文化。

  (二)槟榔嚼食习俗起源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槟榔防治疾病的功效。槟榔具有杀虫、消食、除痰等功用,药用价值突出,尤其“槟榔除瘴说”尤为重要,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多为“烟瘴之地”,而槟榔“除瘴”的功效,能让人免受瘴气的侵害。

  正因为如此,槟榔最早起源于烟瘴比较严重的岭南地区,至少在东汉时代,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就已有这种“啖槟榔”的习惯了。

  东汉杨孚所著的《异物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古贲灰, 牡蛎灰也。与扶留、槟榔合食然后善也。”这样嚼食槟榔方法是将槟榔与古贲灰、扶留藤一起嚼食。

  这是目前所能追溯到最早的关于槟榔嚼食的记载。而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也这样描述:交广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槟榔),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可见,在晋代,交广人(岭南人)结婚的婚俗就是让贵客先吃槟榔,如果不吃的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这样看来槟榔嚼食是晋代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了。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引《南州八郡志》云:岭南人以槟榔为贵,“婚姻好客辄先进此物”。岭南人认为槟榔为贵重,在婚礼上都是先让客人嚼食槟榔以示礼重。自魏晋时期,槟榔在珠江三角洲逐渐受人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礼果,在各种礼节习俗中发挥其象征作用。

  而这种嚼食槟榔的习俗很可能是南越地区传播过来的。在北纬成书的《齐民要术》都有提到林邑 (今越南中南部)、交趾、九真等地有槟榔,亦有食槟榔习俗。

  就时间起源上来看有可能与我国岭南地区相同。但是因为槟榔原产于南越,又因南越地区本身也是属于烟瘴之地,所以不排除他们先发现嚼食槟榔的功效,后又传入我国的。

  二、南朝槟榔嚼食习俗的传播

  (一)传播概况

  在南北朝之前,有关槟榔嚼食的记载多见于岭南地区。三国时期,随着东吴与海外的交往频繁,槟榔也广为在南方流行开来。到了南朝时期,长江以南的的地区,当时的士大夫嚼食槟榔已经蔚然成风。

  根据《南史·刘穆之传》描述:“刘穆之自幼家贫,常常到他的大舅哥家中乞讨,常常被人羞辱,但是刘穆之却毫不在意,有一次他又去乞讨,吃完了,还要槟榔,别人就讥笑他说:“槟榔本以消食,君常饥,何忽须此物?”。

  可知当时的人们对于槟榔的功效已经非常清楚,对于当时的刘穆之而言,槟榔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以致后来“刘穆之发迹之后,专门宴请妻子的兄弟,把酒言欢之后,让专门用金器盛了槟榔一斛,曰“此曰以为口实”。着实羞辱了妻弟一番。

  《南史·任昉传》也有关于槟榔的描述:任昉的父亲任遥,“本性重槟榔”,一直都喜欢吃槟榔,将槟榔作为自己的常吃的食物之一,临终的时候,还要槟榔来吃,但是剖开上百个,竟没有一个合口的。

  至此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任昉作为一个大孝子,虽“昉亦所嗜好”,但是为了父亲终生不再吃槟榔。由此得出,在南朝时,吃槟榔上瘾者,大有人在。

  槟榔在南朝已成为馈赠佳品、宴会必备的食物。梁朝王孺所著的《谢赐于陀利所献槟榔启》的文章,专门感谢朝廷赏赐的槟榔,槟榔是珍贵的礼物,赏赐臣子的珍品。

  这样看槟榔在南朝朝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同类的还有南朝梁度支尚书庾肩吾的《谢赉槟榔启》、《谢东宫赉槟榔启》。在文中他对槟榔极尽赞美之词:“.......能发红颜,类芙蓉之十酒;登玉案而上陈,出珠盘而下逮,泽深温柰,恩均含枣”,槟榔比琼浆玉液还要难得,口感细腻,如沐春风。

  沈约也曾留下《竹槟榔盘》:“......荐羞虽百中国,所贵浮天实。幸承欢醑余,宁辞嘉宴毕。”的赞美诗歌。

  南朝有“视死如视生”的丧葬理念,《南齐书·豫章王嶷传》有对遗嘱这样的记载“三日施灵,唯香火、槃水、干饭、酒脯、槟榔而已”。

  这样的祭品可谓是简单,但是槟榔已经成为祭祀用的必需品,可见豫章王嶷生前,槟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由此推断,在当时,朝廷王室嚼食槟榔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梁陶弘景《真诰·卷十八》收录了许翽父子之间的其他六封短信,在信中,就有两封提到了槟榔其一云:“盐茗即至,愿赐槟榔,斧常须食。谨启。”其二云:“玉斧言:有槟榔,愿赐。今暂倩徐沈出,至便反。谨启。”可见许翽也是一个嚼食槟榔的爱好者,在他看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槟榔是必不可很少的食物。

g1.jpg

  (二)盛行原因

  在南朝时期,嚼食槟榔如此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南方相对湿热的气候,因为槟榔的药性,是因为“槟榔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百虫、消谷。”解除湿热,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汉魏六朝时期,在岭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槟榔扶留,可以忘忧。”追求个性解放的,魏晋风流人士如何能放弃这样一个“忘忧”的果子呢?

  槟榔刺激性主要体现在“醉槟榔”。南宋时《西溪丛語》载:“初食微觉似醉,面赤,故东坡诗云,红潮登频醉槟榔。”由此可以推断,南朝人已经认识到食槟榔后,由于槟榔的刺激作用,会出现面脸潮红的反应,即“醉槟榔”。

  此外,槟榔还具有上瘾性,本文前面提到的任昉和他的父亲任遥都是吃槟榔上瘾的代表。

  三、北朝对于槟榔嚼食的态度

  南北朝时期,槟榔嚼食习俗并不仅仅在南方地区流行,北朝史料中也多见对于槟榔的记载,前文提到的在北魏成书的《齐民要术》有专门介绍槟榔的章节,不但详细介绍了槟榔的产地、形态,也对槟榔的食用方法、饮食风俗进行说明,可见槟榔文化已不是南方的独有,已经在北朝传播开来。

  在当属的北朝人看来,槟榔嚼食是他们对南方人的固有形象。其中《洛阳伽蓝记》描述出北朝人眼中的南方人的形象:“手把豆蔻,口嚼梹榔。”这段描写虽不远不及此,但是“口嚼梹榔”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在北朝早年间,甚至有人因为槟榔嚼食而获罪,而禁止嚼食槟榔,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形象无异于油头粉面,搔首弄姿,有失大丈夫作风,多少有点鄙夷的感觉。

  对此文宣帝高洋下诏曰“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自谓模拟伧楚,曲尽风制”。可见在北朝嚼食槟榔是不被提倡的,社会风气甚至将嚼食槟榔等同于矫揉造作。

  所以嚼食槟榔并未在北方流行起来。也是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槟榔生长,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也不需要槟榔来驱热避湿,所以北方人虽知道槟榔的食用价值,但是并未成为一种习俗。

  四、小结

  槟榔作为我国传统的药材及嗜好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嚼食史,六朝时对于嚼食槟榔的习惯已经成为代表性标志,成为南朝人的象征。

  而北方却对此嗤之以鼻,这还是跟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槟榔嚼食本身是一种药用行为。但是因为其刺激性和上瘾性,让人们趋之若鹜。但作为一种文化习俗的传入,槟榔不仅适应了南方的气候,更适应了南方的人文环境,对于北方,则是二者皆无。


来源:锵锵文史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槟榔汇”而是标注“其他或转载”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任何损失或任何由于使用本网站而引起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的,间接的,偶然的、惩罚性的和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商务删除。